欢迎访问特种养殖市场网

特种养殖市场网

您的位置: 首页 > 观赏鱼类

500万尾东方虾苗越天山,小对虾如何“游”出大产业?

时间:2025-08-12 来源: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 作者:佚名

  清晨6时,东方市感城港的海风带着咸湿气息。在海南中正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的育苗车间里,工人们正麻利地将500万尾南美白对虾苗装入充氧袋,这些活跃的“水产芯片”即将搭乘专机奔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。

  6年来,跨越数千公里的虾苗空运已成为常态,当西北食客品尝鲜甜虾肉时,很少有人想到——这些“海鲜”竟产自戈壁沙漠中的养殖池。

  “现在海水淡化技术成熟了,我们的虾苗到哪儿都能扎根。”中正水产技术员陈少方指着打包车间里跃动的虾苗说。他身后的墙上“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”的牌匾在灯光下分外醒目。通过技术攻坚,东方市的水产育种工作者硬是在远离海洋的新疆建起“海虾淡养”基地,如今甘肃、宁夏、云贵川的养殖池中,都游动着来自海南的虾苗。

1

  从龙佑村的国道出口径直前行,不远处就是东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蓝色标识牌。这个今年3月以全国第三名成绩通过农业农村部绩效评估的产业高地,正悄然改变着南海之滨的渔业版图。园区内,冷链物流车穿梭于新落成的检疫中转站和育种研发中心之间,工人们正在安装最新的水循环系统。

  “以前渔民最怕种苗带病,现在园区统一检测,心里踏实多了!”在产业园务工的转产渔民吴晓说。他身后电子屏实时显示着水质数据——这里已集聚两个院士工作站,建成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,与20余家科研院校深度合作。

  而园区内“一园两区九基地”的骨架也日渐丰满:新龙镇的对虾种苗产业聚集区里,种质资源库储存着36个核心种质;感城镇的鱼类种业基地中,金鲳“晨海1号”游过循环水养殖池。这个总规划7335.6亩的产业园,正在成为撬动70亿元年产值的支点。

  育种实验室里,技术员林名海轻轻调节着显微镜。玻璃片上,第九代南美白对虾幼体通体透亮。“水温30.5℃、盐度30ppt、光照1600lux,这些参赛必须分毫不差,否则就出不来优质苗。”他说的正是中正水产获得专利的孵育技术,这项技术让受精卵孵化率突破96%,幼体畸形率仅2%。

  中正水产的种业翻身仗离不开政策支撑。在2023年入选“国家破难题种业阵型企业”后,东方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建立起“一企一策”精准扶持机制。在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推动下,对虾种苗质量检测体系、追溯体系逐步完善,养殖户手持手机就能查看虾苗的“成长档案”。

  王平说:“在我身后的‘中正1号’育苗池里,我们保存着300多个家系,部分品系日增重0.37克,成活率84.8%。目前新品种申报正在进行,通过后,海南虾种就将拿到‘国际通行证’。”

  四更镇的合作社车间飘着虾酱鲜香,村民符大姐将新鲜对虾分级装盒。她笑着说:“活虾每斤卖20元,加工成虾饺价格翻3倍!”而在新龙镇标准化养殖区,农户老王掀开虾池遮阳网,成群的南美白对虾瞬间跃动如银梭。“以前养虾像赌博,现在跟着产业园标准走,亩产涨了三成。”他身后的240亩养殖区,统一供苗、统一技术、统一收购的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模式已惠及5000余转产渔民。

  从育苗车间到加工厂,从冷链运输到电商销售,这条“蓝色产业链”正成为渔民转产转业的新航道。

  夕阳西下,新龙镇的养殖池泛起碎金。农户们收拾工具时,中正水产的物流区仍灯火通明。工人们将最后一批虾苗搬上冷链车,车身上“海南鲜品”的标志在暮色中闪亮。

  产业园规划图上,22个在建项目的标记星罗棋布。办公室墙面的中国地图,用红色图钉标注着虾苗足迹——东至山东半岛,西抵天山脚下,北达宁夏河套,南至云贵高原。随着“中正1号”新品种进入申报倒计时,更多虾苗将沿着四通八达的路网,游向更广阔的世界。

友情链接
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投稿服务